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功大學跨領域團隊合作 開發多項台灣獨一複合醫材及技術

發佈日期 : 2018-12-06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錫璋 肝癌動脈栓塞治療用的注射植物油(大員油)

動脈載藥微球栓塞是新一代肝癌療法,成功大學跨領域團隊突破關鍵技術,研發出台灣第一個血管栓塞用載藥微球醫材(大員微球),將藥直接帶到病灶,提高治療效果,材質可分解,優於進口品,現已完成首次人體試驗。又與食品工業研究所合作研發供肝癌動脈栓塞治療用的注射植物油(大員油),近期可望進入臨床實驗。另外,又開發能提高內視鏡切除早期胃癌、食道癌、大腸瘜肉等功效的水膠(腸安膠)。三項創新醫藥及醫材都在2018年台灣醫療科技展展出,讓大眾了解台灣在生技醫藥領域的研發能量與產業發展潛力。
 
率領跨領域研發團隊的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暨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錫璋指出,兩項醫材和一種醫藥的技術都是台灣學者長期研究的成果,若量產不僅價格親民造福病人,還能南向輸出,發展台灣生醫產業的國際市場。
 
大員微球研發團隊由成大醫學院、成大醫院與成大工學院等組成,林錫璋指出,目前載藥微球皆國外進口,病人負擔大。起初是想做出可經由血管注射到腫瘤的藥物,但一直卡關,直到因緣際會與航太系王覺寬教授、化工系洪昭男教授合作,才轉而研究載藥微球,跨領域合作開發出專利噴霧造粒技術,做出僅75至 150微米的微球,這是台灣掌握關鍵技術做出的第一個載藥微球,為此團隊將其命名為大員微球。特別的是,微球可在人體內生物分解,無毒、無副作用。大員微球不僅能用於肝腫瘤,微球栓塞也能用來治療前列腺肥大,相關研究已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林錫璋透露,大員微球還有許多研究空間,團隊已著手發展可承戴放射線同位素的微球,等於是在體內24小時做放射線治療,增加肝癌患者痊癒的機會,現在選定承載「錸」與核能研究所共同做研究,目前為動物實驗階段。
 
肝癌栓塞治療的栓塞物選擇多,「碘油」是其中之一。罌粟籽製成的碘油,全是進口貨。2014年台灣發生多起黑心油事件,也是財團法人食品研究所顧問的林錫璋反向思考,國內精煉食用油技術高超,也許能用來研發本土的碘油。他帶領團隊鍥而不捨研究,終於以植物製出成份相同的碘油並命名為「大員油」,體外實驗的成效不輸罌粟籽碘油甚至更優,即將進入人體臨床實驗。林錫璋透露,碘油價格高昂,多個海外地區的醫療單位主動要求參與台灣臨床實驗。大員油已著手準備生產查驗登記與生產規範等事宜。
 
林錫璋常為病人做內視鏡治療,切除病灶時,病灶如能托高,切除的效果與癒後會更理想,台灣多灌注生理食鹽水於黏膜下以達到托高效果,日本等多用玻尿酸,整體的內視鏡治療結果優於台灣。讓林錫璋決定率團隊投入研發新醫材。多方評估後選用可食用的海草為原料,做出具彈性、托高性能優於玻尿酸的腸安膠。由胃腸科內同仁協助下完成人體試驗。
 
突破關鍵技術,研發出與歐美日等國家媲美的本土醫材,林錫璋指出,跨領域思考與團隊合作是關鍵,想法能否落實,研究遇到瓶頸,向不同領域的同仁請教,往往是解決問題的契機,也因此團隊才能關關難過關關過。他自己也從跨領域合作中,學到許多知識與技術,例如與食研所合作,學到細胞培養的技術以及幹細胞的知識等。更感謝實驗小組成員們的犧牲,做動物等實驗通常是下班後進行,經常一做就到晚上10點以後,在週末做實驗更是家常便飯,如果沒有團隊合作的精神,不會有如此好成績。

(撰文/孟慶慈 攝影/孟慶慈)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 新聞連結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