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敏求董事長(左)是成大電機系59級及電機研究所62級校友 |
8月28日在成大舉行「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捐贈儀式」記者會 |
全球非揮發性記憶體整合元件領導廠商旺宏電子,捐贈4.2億元予國立成功大學興建「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雙方將結合彼此能量與優勢,重新形塑校園歷史空間。8月28日在成大舉行「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捐贈儀式」記者會,為雙方長遠合作開啟新頁,這是成大創校以來最大金額的單一捐贈案,由成大傑出校友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全數捐贈,再由傑出校友張清華建築師擔綱設計。成大表示,「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設計理念在提供一座新型態的創新教學與研究空間,以及打造「未來大學」雛型。
「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基地面積2萬3千坪,位於成大勝利校區,座落在成大歷史建築─舊圖書(K館)正後方,將興建1棟地上4樓,地下1樓的建築。1樓為國際會議廳與展示廳,2、3樓是共同教學與討論空間,4樓是共同研究為主的空間(運算學院School of Computing),地下是停車場。
成大校長蘇慧貞在捐贈儀式致詞表示,新建的「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緊臨成大在60年前由當年建築系師生共同設計興建完成的舊圖書館K館,這是當年啟動成大正式邁向綜合型大學的基礎。如今參與新案設計的建築師也是成大驕傲的建築系師生。成大在台灣高教的歷史上,寫下其他大學難以項背的歷史記錄。希望這項從創校以來最特別的捐贈案,向大家承諾,成大會繼續創新,台灣要能夠改變世界。
吳敏求董事長是成大電機系59級及電機研究所62級校友,民國78年創立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現為全球非揮發性記憶體整合元件領導廠商。105年獲頒成大名譽博士學位。並在2017年獲頒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旺宏電子鼓勵年輕一輩創新,2011年創設旺宏教育基金會,近20年來長期培育台灣優秀科技人才,持續舉辦「旺宏金矽獎」及「旺宏科學獎」,吸引逾32000名師生參與。另外,社會遭逢重大急難,旺宏也慷慨解囊,莫拉克風災捐助新台幣1億元,日本311震災捐出台幣3千萬元等。此次旺宏電子慨捐4.2億元予成大,代表吳敏求回饋母校的用心。
吳敏求指出,成大是完整大學,有九大學院,如果將各學院合在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東西是很好的發想,這個想法獲得成大的認同,於是延伸成了今天的捐贈。他表示,自己畢業於史丹佛大學,每年出國參加材料系會議了解新發展,知道材料系包容量很大,會與其他系合作。成大走在科技前端,將school computing結合在一起,並將computing與旺宏一直秉持的AI結合在一起。旺宏在全球半導體,第一個將AI概念放入半導體生產,造就旺宏在世界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這個方法讓旺宏產品品質做到世界第一。相信將來成大可以創造一個很新的領域、知識,讓人家刮目相看,這是捐贈的最大原因,也希望成大邀世界知名專家來成大,建立世界級的中心。
教育部長潘文忠因公務無法前來,特地指派主任秘書朱楠賢及高教司長朱俊璋,前來見證企業校友與母校齊心推動教學研究發展,美好的一刻。朱楠賢主任秘書致詞表示,本次計畫是國內很大規模的企業捐贈,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更是多贏的局面,成大團隊非常珍惜這個捐贈,因此設計這麼好的空間和設備。而旺宏電子吳董事長不是只有捐贈這棟大樓,往後每年也會定期捐贈經費,長達10年,可說是蘇校長所謂的登月計畫,非常感佩一個好的故事的發生,會有一些很傳奇的人,那些不願意被傳統束縛的人造就出來的這樣一個結果,教育部一定會給予支持,也希望更多的企業家把好的資源投在學界。
科技部常務次長鄒幼涵致詞表示,科技部積極促成學研合作,希望頂尖大學跟世界一流的企業能夠充份合作,學研的能量要找出路,產業技術也要升級,在技術研發的部份幫產業找研發的夥伴,成大當然是首選。科技部在過去兩年投入10億經費,在18所合作的大專院校裡,成大爭取到1.5億的經費,可見成大蘇校長在各方面的卓著佳績。過去兩年中,成大尤其在生技醫療、智慧科技的表現非常傑出。而對於台灣科技的發展,科研人才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因為科技創新與全球的需求快速移動,現在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只在一個學門領育的人才,設計與創業是需要跨領域的,希望培育的是跨域的人才,跨學、跨領域、跨知識的人才。旺宏電子這次捐贈可說是企業界的標竿,是企業界和學界的典範模式,希望能引領企業界與學界充份合作。
蘇慧貞補充說明,常見企業掛名贊助大學建築,但捐贈企業往往也會希望學校回饋一定比例的學校空間,而此次旺宏吳董事長捐贈成大母校卻有所不同,完全信任與交付給成大進行創新規劃空間與配置,如此無私的為高教發展而奉獻,不但顯現旺宏重視社會企業責任,更形塑了受尊敬的獨特企業文化,成大與旺宏攜手合作不僅是單純的產業合作案,更能對台灣社會產生正面能量的啟發與創見。
蘇慧貞有感而發地說,包括吳董事長在內的諸多成大校友,回饋支持母校的熱情與無私,保有源自成大培育出的無私利他、值得敬重的獨特性格,讓成大更加與有榮焉。翻開成大歷史,從民國40年代成大從學校前身臺灣省立臺南工業專科、臺灣省立工學院創建以來,就開始致力於各個面向對台灣社會產生正面影響,例如秦大鈞、馬承九等多位成大教授參與了最初中央標準局多項標準起草奠定了國家工業進步所需之國家標準制定。如今,成大在推動國內AI相關發展也有不可迴避的責任,相信「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將啟動另一段歷史新頁。
蘇慧貞指出,進入AI時代,創新與跨領域的新思維不斷激發,推動教學上的翻轉及人才的培育刻不容緩,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規劃方向之一,就是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運算學院(College of Computing)為鏡,在現有9個學院之上再增設運算學院(School of Computing),探討與研究包含AI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培育未來各式運算需求及跨領域人才。推動教學研創新發展設備與空間應與時俱進,因此需要全新規劃的教學空間,謝謝吳董事長慨然捐贈,與母校攜手發揮各自能量與影響力,相信頂尖大學與企業的結合將持續對臺灣社會發生正面影響,而成大也一定會珍惜校友的無私奉獻,更加倍貢獻國家以及人類社會。
吳敏求指出,旺宏30年前創建時,即領先建置全球首座無紙化半導體工廠,率先導入Big Data 提升客戶服務品質,因此能將產品不良率指標提升至PPB(10億分之1)等級的記憶體公司。人工智慧、5G等新型應用,運算(Computing)已深入各層面,旺宏館未來將設置運算學院,結合計算科學、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及相關領域,成為跨學科的學院,使新科技能融入其他學科,未來從這所學院畢業的學生,將擁有結合計算科學和其他專業領域的能力,不但對企業將產生相當的價值,這些技術更可能改變社會,成為解決人類問題的重要關鍵。
成大副校長吳誠文指出,一般的跨領域多是點對點,但就AI來說,每個領域都會與AI產生關連,成大要走出點對點的侷限,在9學院(College)上設School,與9個College連結建立網絡,「由上面下」提出根本解決方案並樹立典範。運算學院(School of Computing)總部設在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4樓,人工智慧應用研究與教學將是重點。初期運算學院會搭配系所開設學程,開放學生報名,同時也篩選學生,提供高強度的學習與訓練,非資訊相關領域的學生不只要學會AI應用的工具,還要能深入運用於原本的領域。資訊相關領域的學生也要了解他領域的專業。訓練出來的學生至少要精於兩個領域,才能真正做出跨域創新,為日後職涯帶來更好發展,運算學院的目標是發展為實際的學院。.
「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雖是單棟建物,空間規劃與配置卻是大格局的園區式規模。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院長鄭泰昇指出,該基地與K館相連,在承先啟後以及遵循校園紋理的概念,兩館間設有廊道連結歷史建物與活動延伸,同時新舊界面也塑造出新的活動廣場,串連既有校園動線與開放空間。綠建築理念下,建築師張清華克服困難保留高大樹木、採南北向設計,減少夏季酷熱及冬季冷風。2、3樓為小型研究室圍繞開放討論空間的方式規劃,設有樓梯穿梭不同樓層,目的在讓經過者感染新型態教學與討論氛圍。4樓為運算學院(School of Computing)總部,提供不同領域教師進駐,就最受關注的未來議題共同研究與探討。
成大電機系教授謝明得指出,AI發展已是趨勢,決勝關鍵在落實跨領域應用與深化關鍵基礎技術,而人才又是一切發展的根本。成大提出運算學院(School of Computing),以期在AI創新應用及跨領域推動與人才培育上,有更明確與積極的作為。謝明得強調,成大有9大學院的完整教育與學習環境,是發展跨領域的最佳場域,校方的目標在整合既有的資源與擘劃相關發展藍圖,包含相關基礎理論與數學/統計核心技能的養成,以提升各式應用的競爭力與獨特性,甚至期許培育出具備「需求分析」、「訂定規格」的跨領域菁英,藉此推動國內產業轉型。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生均可進入此學院學習與原有專長截然不同的知識,例如科技與醫療結合的智慧醫療領域,未來這將是全台第一個有完整規劃的跨學科學院,也會是成大現有9個學院外的全新型態學院。
「成功創新中心─旺宏館」捐贈案,堪稱是成大創校以來最大金額的單一捐贈案,由傑出校友全數捐贈,再由傑出校友擔綱設計,蘇慧貞表示,未來將藉此平台上翻轉高教培育創新科技人才的嶄新模式,展現邁入AI時代學研軟硬體的基礎。她期許成大開創高等教育新格局,與台灣各界齊心協力改變世界,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影響和軌跡。